股票配资门户_股票在线配资_在线配资平台

在线配资平台
白银配资平台 2025春部编九下大单元教学设计:第15课 无言之美
发布日期:2025-02-08 21:45    点击次数:151

白银配资平台 2025春部编九下大单元教学设计:第15课 无言之美

#质感创作人#白银配资平台

第15课无言之美

语文部编版九年级下

学习目标

1. 阅读文章,把握作者行文思路。

2. 学习举例论证的方法。

3. 学会从生活中细微之处发现美的存在。

4. 认识艺术中的无言之美,培养良好的审美素养。

新知导入

同学们,在各种精彩文章评论中我们经常看到:“言有尽而意无穷”,何谓“言有尽而意无穷”“言不及义”“言不尽意”呢?接下来就让我们一起带着问题去学习朱光潜先生的《无言之美》,细细体味语言的魅力。

作者简介

朱光潜(1897—1986),现代美学家、翻译家,安徽桐城人。朱光潜是我国现代美学的开拓者和奠基者之一,也是第一个在中国广泛介绍西方美学的人。

展开剩余88%

朱光潜以自己深湛的研究沟通了西方美学和中国传统美学,沟通了旧的唯心主义美学和马克思主义美学,沟通了“五四”以来中国现代美学和当代美学。他是中国美学史上一座横跨古今、沟通中外的“桥梁”,是我国现当代最负盛名并赢得崇高国际声誉的美学大师。

朱光潜主要编著有《文艺心理学》《悲剧心理学》《谈美》《诗论》《谈文学》《克罗齐哲学述评》《西方美学史》《美学批判论文集》《谈美书简》《美学拾穗集》等,并翻译了《歌德谈话录》、柏拉图的《文艺对话集》、G.E.莱辛的《拉奥孔》、G.W.F.黑格尔的《美学》、B.克罗齐的《美学》、G.B.维柯的《新科学》等。

写作背景

朱光潜先生的美学体系涉及美、艺术作品、审美经验和审美人生等基本问题。本文选取了朱先生围绕这些问题所写的一些句段。言有尽而意无穷。无穷之意达之以有尽之言,所以有许多意,尽在不言中。美,不是只美在已表现的一部分,尤其是美在未表现而含蓄无穷的一大部分。这就是所谓无言之美。

朗读课文,给红色字注音

意蕴(yùn)铢两(zhū)譬如(pì)寂寥(liáo)谚语(yàn)峨眉山(é)流露(lù)露出(lòu)笼统(lǒng)牢笼(lóng)

词语解释

1. 铢两悉称:形容两者轻重相当,丝毫不差。

2. 闲情逸致:闲适的情致。

3. 心旷神怡:心情舒畅,精神愉快。

4. 轻描淡写:原指描绘时用浅淡的颜色轻轻地着笔。现多指说话写文章把重要问题轻轻带过。

5. 目不忍睹:眼睛不忍看,形容景象很凄惨。

6. 信手拈来:随手拿来。多指写文章时能自由纯熟的选用词语或应用典故,用不着怎么思考。

整体感知内容,理顺思路

1. 本文分成几部分?归纳概括每一部分的内容

第一部分:引用孔子的话引出“无言”这一话题,提出“言”与“意”。

第二部分:主要描述音乐讲究“无声胜有声”,美术也有“无言之美”,文学作品更有“言不能尽意,更不必尽意”的道理。

第三部分:总结说出来的越少留着的阅读,引起的美感越深越真切,这就是无言之美吧。

2. 你能简要说说文本的论证思路吗?说说作者是如何论述“无言”之美的

①作者首先从孔子与学生的对话中引出无言的话题,并点明要从艺术的角度关注无言之美。

②接着论证言意关系,并用以言达意的文学为例,说明文学乃至一切艺术都是尽量以言表意,而不能全然用言表意,也无需全然用言表意,即说明有无言之美。

③为了论述自己的观点,作者分别从绘画的选择之美,文学的意蕴之美,音乐的无声之美,话剧的静态之美,雕刻的含蓄不流露之美来论证。

3. 作者是如何引出“无言”这一话题的?作者认为“无言”的意蕴,应该从哪方面着手研究

作者首先从孔子与子贡的对话引出“无言”的话题;作者认为要探究“无言”的意蕴,应该从美术的观点去研究。

4. 请阅读表现言意关系的语段,用一句话概括言和意之间的关系

言所以达意,然而意决不是完全可以言达的。因为言是固定的,有迹象的;意是瞬息万变,是缥缈无踪的。言是散碎的,意是混整的;言是有限的,意是无限的。以言达意,好像用断续的虚线画实物,只能得其近似。用一句话概括言与意的关系,即“言不尽意”。

5. 作者对文学的定义是怎样的

所谓文学,就是以言达意的一种美术。

6. 作者在文中提到了一个尽善尽美的条件,作为以言达意的文学,能否满足这个条件?不能达到这个条件,文学还能达到美吗

“文字语言固然不能全部传达情绪意旨”,因此难以满足“尽善尽美”的条件。但文学依然有“美”的境界,因为作者认为对于表达全部意旨,不仅是文学,“一切美术作品也都是这样,尽量表现,非唯不能,而也不必”,就算言语不能表现所有意旨也能达到美。

小组交流,合作探究

1. 作者从哪些方面证明“无言”也能产生美

作者一共从五种艺术入手,运用举例论证的方法证明了“无言”也能产生美。

(1)以“言尽一切”的相片与“言及部分”的图画相比,以图画之美证明了无言之美。

(2)以文学作品的含蓄之美凸显无言之美。

(3)从音乐中的“无声胜有声”论证无言之美。

(4)从戏剧中“静”的表现来突出无言之美。

(5)从雕刻艺术的低眉含蓄不流露来论述无言之美。

2. 请你结合作者的任意一则论据,说说你对“无言之美”的感受

诗歌本是极其简短的几句话,但是其包含的意境却是极其宽广的。如“大漠孤烟直,长河落日圆”,短短的十个字,但是读来却似看见大漠的一切宽阔宏伟之景,一切悲凉之意,给人以悲凉雄壮的美感。然而,要描写出这宽阔宏伟之景,悲凉之意,恐怕树万言都是难以说尽的,这不是意味着作者将它们寓于无言之中了吗?这就是古典文学中深蕴的“无言之美”。

分析论证方法及其作用

1. 分析“以言达意,好像用断续的虚线画实物,只能得其近似。”的论证方法及作用

比喻论证,形象地说明了以言达意的效果,只能得其近似,论证了“意决不是完全可以达言的”观点。

2. 第六段运用了什么论证方法?有什么作用

运用了举例论证、道理论证的方法,以白居易的《琵琶行》与英国诗人济慈的《希腊花瓶歌》为例,形象地说明了音乐也讲究“无声胜有声”的道理。

3. 对比论证

以“言尽一切”的相片与“言及部分”的图画相比,图画之美证明了无言之美。

课堂练习

1. 下面句子表达的有关道理与本文阐述的“无言之美”原理无关的一项是()

A. 大音希声,大象无形。

B. 道可道,非常道;名可名,非常名。

C. 与其尽量流露,不如稍有含蓄;与其要把肚子里的一切都说出来,不如留一大部分让欣赏者自己去领会。

D. 沉默是金。

答案:D

解析:A最美的音乐是自然全声之美,而非人为的、部分之美,意含反对以部分的、有限的声乐,破坏或代替自然全美之声;最伟大恢宏、崇高壮丽的气派和境界,往往并不拘泥于一定的事物和格局,而是表现出“气象万千”的面貌和场景。B,老子《道德经》开卷便说:“道可道,非常道;名可名,非常名,”这就是说伦理哲学中有无言之美。(《无言之美》)C,是《无言之美》原文阐述内容,D,沉默是金表达的是一种行为处事方式。

课堂总结

本文以文学、音乐、雕塑等各类艺术作品为例,分析了言不尽意、无声胜有声、含蓄不露等所表现出来的“无言之美”,得出“说出来的越少,留着不说的越多,所引起的美感就越大越深越真切”的结论。

板书设计

引出论题:孔子赞美无言

阐述无言之美

得出结论:说出来的越少,越有美感

发布于:江苏省